民宿管家、物物交换者、带货主播、电竞选手、人工智能训练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全国涌现出多种新经济业态,涌现出一批新颖、多元化的新职业。
近日,人民数据研究院发布《新青年 新机遇——新职业发展趋势白皮书》,围绕新职业这一关键词,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观察当前我国新职业发展的新趋势,并指出指出新职业在成长过程中暴露出的痛点和难点。
新职业规模不断扩大,专业人士有兴趣尝试“跨领域”
新职业的定义包括两个层次。广义上讲,凡是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出现而诞生的新职业都可以视为新职业。狭义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新职业是指尚未纳入国家职业分类规范,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已具有一定从业规模,并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专业技能要求的职业。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市场需求旺盛,新职业供不应求,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新的就业选择。
新职业越来越受到新年轻人的青睐。从行业规模来看,近五年来,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平台经济崛起、青年就业观念转变等因素,我国劳动力整体状况较之前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以新职业从业人员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就业形态劳动力不断发展壮大。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九次全国劳动力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职工总数约为4.02亿人,其中新增就业形式劳动者8400万人,占比约20%。
与宏观趋势一致,用工企业新职业的员工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趣玩科技数据显示,2019年9月以来,与公司签约的新职业从业者数量稳步增长。迄今为止,公司已提供近90万个新的职业就业机会,为新青年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同时,新职业广受年轻人欢迎,超过70%的受访年轻人表示有择业意愿。而且,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发展报告》发布的《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发展报告》数据显示,96%以上的劳动者希望学习新的职业。社会关注新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看好其发展前景。年轻从业人员特点突出,覆盖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域。智能信息领域存在着各种新的职业机会,其中对互联网营销人员的需求尤其高。
大众看好新职业发展前景,社会讨论热烈
《白皮书》指出,随着新职业的出现和成长,社会对新职业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增加。人民云数据显示,2022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1日,新增职业相关信息数量接近75万条,话题热度极高。其中,约97%的信息为积极中性内容,显示公众对新职业发展普遍支持并持积极观望态度。
过去的一年,人社部2019年以来发布的74个新职业中,最受欢迎的十大职业分别是网络营销员、网络配送员、家庭教育辅导员等。经济和数字技术相关职业占据六席,整体受欢迎程度最高。在尚未被官方认可但具有相当就业规模的新兴职业方面,网络配音演员、医护人员、上门厨师、上门遛狗等人气指数较高。
新职业与热门行业相关。目前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较大
新产业催生新就业机会。电竞选手和电竞运营商、网络主播、人工智能技术人才、网络配音演员、医护人员等都与电子竞技、人工智能等当前热门行业相关。这些职业迎合了社会新的需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近年来,与上述新职业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显着扩大,专业人才需求持续上升。以人工智能技术人才为例,从需求端来看,当前,能够掌握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的人才受到各行各业的青睐和追捧,留下了人才缺口大。从供给端看,相关部门、高校、企业等主体正在积极培养人工智能技术人才,不断提高专业人才供给质量。
人才“供需”旺盛,配套机制有待完善
当前,我国新型专业人才供需两旺。一方面,各行业新型专业人才需求缺口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不少企业深化与高校的合作,在当地相关利好政策的支持下,不断优化新型专业人才联合培养方式,培养了一批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高层次新型专业人才。
但我国目前对新职业的扶持机制仍存在不足:一是传统劳动保障制度无法覆盖新职业的发展需求,一些新职业从业者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二是新职业相关管理制度供给不足。在具体岗位职责、工作内容、技能标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制度差距;第三,各个新职业的特点差异很大,一些新职业因其工作内容和模式与传统工作相去甚远而面临社会接受度和认可度较低的问题。困境;第四,新专业未来发展路径尚不明朗,专业长期可持续发展路径有待进一步探索。
《白皮书》对新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劳动保障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强跨地区信息交流和互认,规范新职业管理制度。三是持续发布新兴职业信息,提升职业社会认可度。最后,加快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提高专业化程度。
关键词: